深入了解八卦二十四山由来的深层道理
作者:传道人风水易学发布时间:2023-05-23分类:风水知识浏览:137
易学的先贤们把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细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个节气。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节气的由来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太阳一年里在恒星间或天球划过的轨道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太阳从黄经零度的春分点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合360度,分为24个节气。
24个节气结合了天文气象和物候等方面的知识,从而用以指导农事。以二分(春分和秋分),二至(夏至和冬至)来代表太阳高度变化和季节的转折点。

又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以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这一年中最热和最冷时期的五个节气来反映气候特征和寒暑变化。
以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这四个节气,表明降水和降雪的时间和强度。以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的现象,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以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又以惊蛰和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例如惊蛰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古希腊的黄道十二宫和占星术亦是以春分点为起点,而把黄道分为12个等份,与我国古天文天象学中制定的二十四节气相似,但黄道十二宫是时间段而不是时点。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检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摆动,这十二星座所对应的黄经度已经与观测到的星座位置不符。
民间择日所用的黄道吉日,出自于清朝1645年的传教士汤若望编制的西洋新法历书,其实这是希腊的天文和历法体系,并不如使用我国自己所用的干支历法准确。

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曾经用私家贵族的财产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天文城堡,通过实验证明了托勒密地心学说的不当和哥白尼日心学说的不足。
于是他放弃了传统的希腊黄道坐标,采用中国人沿用了近千年的赤道坐标,这个改变为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八卦二十四山就是通过八卦和天干地支,来体现一年四季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将时间和空间的两大因素融汇于一体。在八卦的卦象中,以一卦管三山,每卦有三个爻,三八二十四爻,以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每卦各主45日,方位45°,每个山向或爻位15°,加起来就是一年360日的一个周天,在风水学中就是以360°方位空间,代表一年360天的八卦用事。
在二十四个山向中,以甲乙丙丁庚辛壬癸这八个天干加上乾坤艮巽四维,代表四时八节,再加上十二个地支,组成二十四节气。
四正位以地支子午卯酉辅以八天干:东加甲乙,西加庚辛,北加壬癸,南加丙丁。四隅位以乾坤艮巽四维辅以地支:丑寅夹艮,辰巳夹巽,未申夹坤,戌亥夹乾。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八卦二十四山。

正北坎卦壬子癸,为两个节气一个中气的组合:
壬是冬月的节气,子是冬月的中气,癸是腊月的节气。
东北艮卦丑艮寅,为两个中气一个节气的组合:
丑是腊月的中气,艮是正月的节气,寅是正月的中气。
正东震卦甲卯乙,为两个节气一个中气的组合:
甲是二月的节气,卯是二月的中气,乙是三月的节气。

东南巽卦辰巽巳:为两个中气一个节气的组合:
辰是三月的中气,巽是四月的节气,巳是四月的中气。
正南离卦丙午丁:为两个节气一个中气的组合:
丙是五月的节气,午是五月的中气,丁是六月的节气。
西南坤卦未坤申:为两个中气一个节气的组合:
未是六月的中气,坤是七月的节气,申是七月的中气。

正西兑卦庚酉辛:为两个节气一个中气的组合:
庚是八月的节气,酉是八月的中气,辛是九月的节气。
西北乾卦戌乾亥:为两个中气一个节气的组合:
戌是九月的中气,乾是十月的节气,亥是十月的中气。
在罗盘上,这二十四个山向都是相对冲的五行,事物只有在相冲克中才能体现出吉凶。同时还有有四个等边三角形,每个都是同五行的组合:
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亥卯未三合木局,巳酉丑三合金局,这也是三合派理论的重要依据。
- 风水知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