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丧时,晚辈手里为何要拿一根白纸糊的棍子,啥意思
作者:传道人风水易学发布时间:2023-01-07分类:风水知识浏览:1.32 K
我国是个注重孝道的国家,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是我国的传统理念,老人在世时,其后人敬老、尊老、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一旦老人过世,也会做一些象征性的孝道仪式,把丧事办的隆重一些,至直老人“入土为安”,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
生老病死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无论贫穷和富有,最终都将会化作一粒尘埃消失于天地之间。虽然现在多地已实行了火葬,但由于种种原因,土葬的习俗依然难以改变,毕竟部分农村对于死者的骨灰存放都成问题,死者以“入土为安”也是人们普遍的一种心理活动。也因此,丧葬习俗的一些讲究依然传承着。
在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孝子不但要披麻戴孝,而且还要向前来祭奠的人叩头谢礼等,“摔瓦盆”可以说是出殡前最后一项习俗了,瓦盆一摔,也就要起棺出殡前往墓地了。在前往墓地的送殡队伍中,人们会见到孝子手里都要拿一根糊了白纸的棍子,这是啥意思?有什么讲究呢?
其实,这和古代丧葬的礼仪是分不开的,在古代,老人过世后,其孝子下葬前不吃不喝,一直守到亡灵“入土为安”,可人非草木,一连几天不吃不喝,说是对先人的孝道,可又谁能受得了如此折磨。身体的虚弱加之悲痛的心里可想而知,于是孝子就以“杖”做扶持作用,这也就是“孝杖”的由来。
对于这种做法,在以前很多人也着实看不过去,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孝道归孝道,但也要为活着的人着想,于是受到不少有人性化的人们的抵制,逐渐演变成了,孝子吃饭,但要把第一口供奉给先人吃,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丧葬习俗中棺材前放有碗筷,吃饭要先添碗的习俗。
人们可以吃饭,自然身体就有了力气,“孝杖”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用品。以致后来演变成了“哭丧棒”的习俗。“哭丧棒”也是由以前的木棍、竹杆逐渐演变成了以秸杆为材质上面用白纸条糊的一种象征性丧葬用品。
其实,葬礼上的每一件用品,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比如一些地方用竹杆、桐杆作“哭丧棒”,因为有节、中空,一方面表示逝者有“节”,品格高尚;另一方面表示逝者一生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一些地方用带根的高粱杆做哭丧棒,不仅表示逝者有“节”,还有落叶归根的寓意,当然,也有用柳木做“哭丧棒”的,因柳(留)谐音,有着“留”的意思。
“哭丧棒"一般长一米左右,皆因各地就地取材,一般南方地区,用竹的较多,北方地区,使用高粱秸秆或柳木的较多。总之,“哭丧棒”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在老一辈眼里,这和路上“撒纸钱”差不多,路上“撒纸钱”是为了给冥界的“小鬼”不致于拦路,能够顺利通过。“哭丧棒”是为了开路,便于通行。然而,这终归是民间的一种俗信,也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逝者的尊重和孝道。
按照丧葬礼俗,“孝杖”本不属于丧礼的仪式,只不过人们通过长期的演变而成了丧事中特有的一种仪式,而且也成了丧事中孝子哭丧时不可少的一种标识。所以,凡是直系的孝子贤孙不分男女,是都要持“哭丧棒”的,别的旁孝或客人是不可以拿的。一般情况下,主人家有丧事,“哭丧棒”数量的多少,在制作中执事人员也都有一定的计划,是按孝子的人数多少而制的,都不会数量太多。
不过,在出殡前往墓地时,不管“哭丧棒”的数量多少,是都要一根不剩地全部拿走的。等到了墓地棺木入土,然后,把这些用白纸糊的棍子扔进墓坑随棺木一起埋入墓穴之中,也可随纸屋、纸钱一起烧掉。当然也有因悲痛而忘记弃掉的,就最后插在坟头,毕竟这没太多的讲究。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当然各地的丧葬习俗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 上一篇:十二生肖买房楼层选择风水
- 下一篇:十二星座中最花心的4个星座,再喜欢也不要与之交往
- 风水知识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