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传道人风水易学_风水命理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传道人风水易学
传道人风水易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周易起名 > 正文

邵姓的来源-姓姓的来源

作者:传道人风水易学发布时间:2022-07-31分类:周易起名浏览:2.88 K


姓邵的名人

邵姓,这个姓氏,最早追溯到公元前4800年就出现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现在在百家姓中排行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左右。邵氏也是人才辈出的姓氏啊。让我们来看看古往今来的邵姓的发展历程和姓邵的人才吧!邵姓的起源:“邵”一开始是写作“召”,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邵”。“召”最早出现在周朝,到秦朝改为“邵”。说法①邵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裔,属于以居邑地名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氏。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的封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召姓的始祖叫召公,即召(shào)公奭(shì),又称“召伯”、“邵伯”,姓姬名奭。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食邑于召(今陕西扶风),后又封于燕,建有燕国,直至太子丹时为秦国所灭,子孙遂以召为氏,后加邑为邵。后来,燕国被秦国所灭亡,召公奭的子孙以原封地“召”为姓,称召氏。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氏改邵氏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考证,改邵氏的时间大致是在秦王朝建立前后,直至汉朝时期乃有称召氏者,此后,召氏因多改为邵氏,故而召氏在汉族中也就不多见了。

说法②源于彝族,出自明朝晚期云南彝族道士,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中国内地迁徙过去。说法③源于芈姓,楚昭王之后有邵姓。楚昭王诸器皆作“邵”。说法④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邵陵,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说法⑤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说法⑥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说法⑦源于部落,出于召(shào)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其姬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一姓,后分两姓。这支邵姓的历史已经至少有3200多年。姓邵的名人历史上邵氏的分布地区:春秋战国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广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

两汉隋唐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多已改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三国时,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两晋南北朝时邵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西,北边到达河北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世同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朝有籍贯为广东翁源的邵谒,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两次南下移民福建和广东。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宋元明清宋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

宋朝时期,邵姓第一大省是江苏省,约占全国邵姓总人口的24%,占江苏总人口的。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浙江,这三个省的邵姓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湖南、广东、山西、河南、安徽,这五个省的邵姓大约又集中了35%。全国的邵姓分布形成了东南江浙、北方晋豫两块邵姓聚集区。清代时期,邵姓大约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排七十三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邵姓人口纯增长达28%,人口净增加了6万邵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浙江为邵姓第一大省,约占邵姓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16%),这两个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安徽()、贵州()、江西(),这三个省的邵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600余年,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同时也向西南迁移。邵姓的重心在江浙地区,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现代当代从明代之后,邵姓人数激增,全国分布很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

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满洲八旗有乌雅氏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民族也有邵姓。从古到今的邵姓名人:古代的邵姓名人多集中在宋代之后,这也是邵姓的一个姓氏特点。古代姓邵的名人:召公:(周武王元年──周康王24年)邵氏始祖,谥号,召康公,姓名姬奭,又名公奭。周武王族人,周代三公之一。召伯虎:西周末期大臣,姬姓,召氏,名虎,召公奭后裔。死后谥号穆,故称召穆公。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召平:秦朝人,封东陵侯。召欧:汉初名将,封广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邵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后,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邵续:字嗣祖,西晋魏郡安阳人。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经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邵谒:(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邵大震: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邵焕: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

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人所传诵。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邵伯温:邵雍之子,哲学家。邵博: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後录三十卷。邵桂子:淳安人,以文名著,宋代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邵亢:(1014~1075年)字兴宗,江苏丹阳人。神宗年间官至枢密副使,谥安简。宋史有传。邵宏渊: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将领,官至节度使。邵光祖:河南人,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邵兴: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邵宝:(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成化进士,累官至南礼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邵弥:(约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弥、弥远,号灌园叟、青门隐人、瓜畴、瓜畴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苏苏州人,是明末活跃于画坛的著名画家,以山水及花卉见长。

邵坚:字不磷,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画史会要》、《明画录》、《无声诗史》邵圭洁:(约公元1540年前后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所著有《北虞先生遗文》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邵元节:(1459~1539年)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或谓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病逝,敕授大宗伯,谥“文康荣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弟子有陈善道,掌道录司事,徒孙彭云翼为右至灵。史称“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邵捷春:(?~1641年)字肇复,福建侯官(福建闽侯)人,明将领。万历进士,历稽勋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贬官。崇祯间摆四川副使,功升巡抚,进右金都御使。以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失败,逮狱论罪,自毒死。《明史》言其“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离蜀时,“士民哭送者载道,”。有《剑津集》、《入蜀吟》等。邵晋涵:(1743~1796年)字与桐,今浙江省余姚人,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八旗通志》等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五代史》,并博采《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

今天的《四库全书》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邵长蘅:(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学者,江苏省武进人。别号青门山人,曾编辑《二家诗钞》。邵齐焘:(1718~1769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邵士燮:字友园,号范村,又号桑枣园丁。清代诗书画家,安徽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近代姓邵的名人:邵飘萍:(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省金华人,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邵振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县长,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共。积极支援北伐战争。1928年当选为浏阳县县长,为该县第一任县长,马日事变后,在攻打长沙是被捕牺牲。邵式平:(1900~1965年)江西省弋阳邵家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是弋横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同方志敏等在弋阳、横峰组织农民起义。

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浙江省绍兴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政府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等,另有《邵荃麟评论集》。邵希平:194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法文专业,现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邵象华:钢铁冶金专家。浙江杭州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冶金科学硕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历任鞍山钢铁公司炼钢厂厂长、总工程师、技术处处长、研究所所长。1958年后,任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炼钢学会理事长。邵循正:(1909~1972年)字心恒,福建侯官(今闽候)人,著名历史学家。1933年获清华大学研究院史学硕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和德国。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有《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有《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等。邵逸夫:生于1907年10月,浙江宁波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著名慈善家,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邵氏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行政总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拥军优属协会副会长,中国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邵华泽:著名新闻学者,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桂芳:1943年9月生,山东莱州人。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当代姓邵的名人:邵奇惠:江苏宜兴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哈尔滨林业机械厂厂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伟华:1936年12月生,祖籍湖北鄂州,定居深圳,冒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预测学家邵康节的第29代子孙,享誉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其著《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邵永真:全国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外语系主任、教授。

邵培仁:1953年11月生,江苏淮安楚州区人。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昌仪1939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民盟盟员。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科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邵兵:中国大陆著名男演员。邵美琪:香港著名女艺人。邵雨涵:中国大陆著名女歌手。邵国轩:当代著名易学家;邵雍易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心顾问。已出版的著作《邵氏易数》、《时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周易本义》九图考辨等著作。邵峰:(1)中国内地著名军旅演员,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资深演员;(2)大陆男演员。邵佳一:北京人,中国足球运动员。邵亦波:1973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1997年入哈佛商学院读年回国建立易趣网,出任首席执行官。曾担任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委员等。邵琪伟:1953年11月生,浙江湖州人,1970年4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入党,大专学历。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邵鸿:1957年11月生,辽宁盖州人,汉族。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2005年至今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2008年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汉生:(1900-1994年)广东南海人。他自幼随霍元甲之子霍东阁习拳,成为技通南北的拳师。为李小龙的恩师之一。邵长华:著名武术教练、动作演员、武术指导。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获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教育学学士学位,人民教师、上海加欧华盟集团执行董事、上海加华国术馆创始人兼股东之一、上海加华武术俱乐部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著名武术教练、中国工商联国学专家、武术指导、叶问特型武打演员、Ruaisen品牌创始人。邵兵:1968年2月15日出生于杭州,中国影视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邵桐:中国大陆男演员。1976年11月10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代表作品有《女人帮》、《我们这拨人》《谍战深海》、《悠悠寸草心》等。

姓姓的来源

姓姓的来源_姓姓起源_姓姓的来历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蔡国贵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华亭蔡氏新谱序》、《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等有关资料记载,蔡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后建蔡国,以国为氏。周武王姬发灭商王朝后,为了监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管理原商朝的遗民,于灭商王朝后的第二年,分商朝之地为三:封其弟姬度于蔡(今河南上蔡),其弟姬鲜于管(今河南郑州),其弟姬处于霍(今山西霍县),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姬度不服,联合了姬鲜、姬处和商纣的儿子武庚叛乱,周公东征平定叛乱,武庚和姬鲜被杀,姬度被流放而死,姬处被贬为庶人。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96年),周公还政于周成王,周成王遂封姬度的儿子姬胡于蔡(今河南上蔡),以奉姬度之祀,史称“蔡仲”。蔡国,是西周初诸侯国中分封较早的诸侯国之一,也是周王朝在东方的大国之一,大约与曹、陈、卫等国齐名,国力较强。蔡国对周王朝统治淮河流域起过重要作用。进入春秋以后,国力渐趋衰落,只能与周围的强国采取联合行动以自保。春秋中期,楚国势力进入中原,蔡国之地首当其冲,畏服于楚国。

其后,楚灵王封自己的弟弟芈居(熊弃疾)为蔡公。周景王十七年(蔡公芈居四年,楚平王芈居元年,公元前528年),熊弃疾(芈居)即楚王位,是为楚平王,蔡国人因助楚平王平定内乱有功被楚国复国,楚平王让蔡灵公姬班之子姬庐为君,是为蔡平侯。为了依附楚国,蔡平侯将国都迁到新蔡(今河南新蔡)。此时的蔡国政治地位更加脆弱,常受楚国支配,周敬王姬丐十一年(蔡昭侯姬申十年,楚昭王熊壬七年,公元前509年),蔡昭侯朝见楚昭王时被扣押,花费了巨金贿赂令尹子常才获释,随后改附于晋国。周敬王十四年(蔡昭侯十三年,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晋国指使蔡昭侯灭了沈国,此举又不容于楚国,蔡国又改附于吴国。当年,吴王阖闾同蔡、唐两国之师伐楚国,大败楚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并击破楚国的郢都。楚国乞援于秦国,在周敬王十五年(蔡昭侯十四年,楚昭王十一年,公元前505年),秦、楚两国联军大败吴国,楚昭王得胜回国后立即报复,先灭唐国,又连续攻蔡国。蔡昭侯为躲避楚国的攻击,于周敬王二十七年(蔡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493年)迁都州来(今安徽寿县,时称下蔡)。进入战国时期,越国灭吴国,蔡国失去了吴国的支持,终于在周贞定王姬介二十二年(蔡侯姬齐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所灭。

楚国灭蔡国后,将蔡国君主及遗民迁至楚国后方的高蔡(今湖南常德),作为附庸以供其役使,大约在秦王赢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残余的蔡国连同楚国一起被秦始皇彻底灭亡。蔡国被楚国攻灭后,王族子孙散居到楚、秦、晋、齐等各国,或为大夫,或为平民。那时有几位原蔡国的贵族很出名,分别叫做姬孙姓、姬射姓、姬丁姓,名字中都有个“姓”字。在他们的后裔子孙中,就以先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姓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姓氏正宗。第二个渊源源于造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属于无姓自造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中记载:“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又或蔡公孙姓、射姓、丁姓之后,以名为氏。”在春秋、战国时期,寒门平民没有显赫家族的家传的姓氏,还有些人因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或因犯罪被除去了姓名逐出家族,成为无姓氏的人。这些人后来便干脆自定以“姓”为氏,并认为是最大的“姓氏”,以嘲讽于那些有姓有氏的豪门大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道人风水易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传道人风水易学